【本處】中興大學赴印度拓展雙邊合作版圖  「四加二」優勢領域開創新契機

【國立中興大學國際事務處】

國立中興大學執行教育部「強化與東協及南亞國家合作交流計畫」,由國際事務處率團偕工學院、生命科學院教師代表及理學院印度籍博士後研究員,於 2025 年 3 月 30 日至 4 月 5 日赴印度進行高等教育拓點行銷。訪團拜訪新德里、昌迪加爾、魯普納加爾(舊名羅巴爾)、索蘭等地之重點學術機構,積極推動學研合作與國際師生交流。

此次訪團行程涵蓋駐印度台北經濟文化中心教育組與科技組,以及多所重點高教機構,包括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IIT-Delhi)、羅巴爾分校(IIT-Ropar)、索里尼大學(Shoolini University)與吉特卡拉大學(Chitkara University),重點聚焦旁遮普省及周邊地區,該區為印度主要留學生輸出地之一,亦有多所大學設置台灣教育中心,具高度合作潛力。

訪團拜會各校校長、副校長與國際事務主管,並與各學院院長及師生座談,由副國際長紀凱容介紹中興大學學術優勢與合作架構,機械系簡瑞與主任、基因體所朱彥煒所長及物理系博士後陳德森(Chandrasekar Sivakumar)分別介紹專業領域,討論師生交換、研究合作與雙聯學位等合作模式。

各交流院校皆具鮮明特色與發展方向:IIT-Delhi為印度頂尖科技學府,在工程、自然科學、人工智慧等領域表現優異;IIT-Ropar在AI、再生能源與醫療科技方面實力堅強,設有台印AI科研中心;吉特卡拉大學致力推動國際化,並在學術與政商界具良好聲譽;索里尼大學則以農食生技與管理科學見長,推動永續校園與大學社會責任。

會談中,各校均對選送學生來校進行短期交換或實習,及教師合作教學研究表達高度興趣,亦關注符合印度學制的雙聯學位合作模式,特別是3+1+1模式。合作領域涵蓋中興大學的四大優勢主軸「農食生技」、「智慧製造」、「醫療照護」、「綠能減碳」,以及近年台灣獨具優勢的「半導體」與「華語學習」。訪團亦進行學生座談,介紹本校國際學生短期交換、研習實習、攻讀學位等入學管道及獎學金資源。印籍博士後研究員陳德森以自身求學與任職經驗,分享本校學術研究環境及在台生活體驗,獲得廣泛迴響。此外,印度學生對中興大學開設的國際產業人才教育專班(新型專班)也表現出濃厚興趣。

近年印度高等教育國際化推動迅速,台印雙邊合作需求殷切。中興大學國際事務處將持續深化已拓展之印度高等院校學研合作連結,藉由短期課程與實習吸引優秀印度籍學生來校就讀,進而留台就業;此外,亦將結合印度台灣教育中心的連結與資源,積極提升中興大學在印度高教市場的品牌能見度與國際競爭力。
 

訪團拜會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與國際長 James Gomes 教授 (中)、駐印度代表處科技組科技參事兼組長楊龍杰博士 (右三) 與科技組張雅惠秘書 (右二) 交流。

訪團拜會吉特卡拉大學,致贈紀念品給全球策略與夥伴關係副校長 Vineet Tuli (中) 與國際事務副校長Hazel Siromoni 教授 (左)。
 

訪團拜會印度理工學院羅巴爾分校,在台灣教育中心駐校代表蕭榎鋒老師 (後排中間) 陪同下,參訪該校新創育成中心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 Foundation (TBIF)),並與中心經理 Karuna Kanwar (前排中間)、新創事務專員 Ritika Mahajan (前排左三) 及數組新創團隊師生進行交流。
 

訪團拜會索里尼大學,並在國際長 Ram Parkash Dwivedi 教授 (左三) 及台灣教育中心駐校代表 Jessie Hao 老師 (左一) 陪同下,與該校學生進行座談。